2020年4月22日星期三

美国人口普查有人发起“香港人不是中国人”运动

香港中联办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 法新社图片

(来源:法广RFI 作者: 香港特约 甄树基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目前正进行十年一度的,有一群在美国的发起活动,呼吁其他在美国的港人填上“”的身份,澄清中国人之间的分别。发起这次活动的波士顿爱默生大学(Emerson College)港生许颖婷告诉苹果日报,在美台湾人已推动同类活动40年,申报台湾人的人口不断增长,已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族群,更有利争取贴合台湾人需要的资源和政策。

事实上,根据香港民意研究所最近一次有关的民调显示,港人自认是“香港人”的认同指数是最高的78.9,其次是自认“亚洲人”的72.8、“世界公民”的66.9、“中华民族一分子”的67.3以及“中国人”的66.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的58.0。

许颖婷去年4月在爱默生大学校报发表题为《我来自香港,不是中国》文章,指出在美台湾人推动在填写人口普查表时申报是“台湾人”的活动,已有多年,使她决定推动类似港人身份认同活动,“尤其是过去一年,香港经历了许多事情,是否应该借10年一次的,带出一个主题活动去团结在美港人。”

她指出,英文没有华裔和中国人之分,统一叫Chinese,所以外国人不明白种族上是“华裔”,但政治上不是“中国人”的概念,“许多亚洲人同样是华裔,但他们可以跟据出生地或居住地,因为不同文化和不同语言,申报自己是越南人、日本人、韩国人。为何台湾人和香港人就必须认同自己是Chinese?”

她表示,推动活动时遇到不少挫折。首次是起步较迟,准备、宣传工作非常急促;加上美国爆发,原定街站活动等在居家令下遭取消,因此很难接触年纪较大,或较基层、没有上网习惯的一群。在Facebook刊登的广告,也受到一些简体字留言攻击,广告后来更被下架,他们要不断修改设计、字眼,以满足网站要求。

许颖婷表示,这只是一个起步,希望可唤醒在美港人的“香港魂”,知道香港是一个族群,而且数字每十年递增,“数字可能微不足道,只是单纯一个数,一个人口统计,但对于衡量港人对美国社会的贡献非常关键”。

台美公民协会(TACL)自1990年起便进行同样活动,2020年踏入40周年,也是第四次大型宣传;过去每一个十年,都可看见在美台湾人人口不断在增长。2010年普查中,约有23万人在种族栏中填写“台湾人”,较2000年时增长59%,显示越来越多台湾民众认同台湾人身份。

“台湾人”多了有什么好处?台美公民协会负责公民参与的胡若涵表示,这并非一加一等于二,不能简单地量化成实物,但人多自然势众,有一定数量就可以向地区政府或当区众议员施压,确保意见得到重视,从而争取更多资源和权益。

她指出,台湾在国际中若更有地位,可以带来更多好处。就像这次由中国输出的武汉肺炎瘟疫,台湾在防疫上表现突出,若世界衞生组织重视、参考台湾的意见,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在台湾出生的胡若涵强调,即使说同样语言,台湾人就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就像南韩人、越南人不会是中国人一样。虽然有些在内战后,由中国撤退至台湾的国民党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身份,但本土出生长大的台湾人不会接受,“在民主社会,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去认同自己身份社群,并且互相尊重对方的不同选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