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1日星期五

她第一个公开质疑核酸检测可靠性:只管大胆直言

她第一个公开质疑核酸检测可靠性:绝不瞻前顾后,只管大胆直言

2月3日,武汉大学中南影像科教授张笑春发了条朋友圈,公开质疑用核酸检测确诊的可靠性,她建议CT影像作为诊断主要依据。

张笑春说,敢说真话才是最宝贵的品质。

2月14日,中南医院放射科,张笑春和同事讨论制订详细的CT诊断新冠方案。

半个月过去,张笑春公开发出的建议都成了现实,CT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加快床位供给、全市拉网式大排查,使得“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有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01核酸检测假阴性,引起她的警觉

那条朋友圈,在当时就是石破天惊。

“别再迷信核酸检测了,强烈推荐CT影像作为诊断肺炎的主要依据。强烈建议征用酒店、宾馆或学生宿舍,收纳疑似以及大部分观察者,强制隔离治疗!”

2月3日上午10点多,张笑春在朋友圈发出这段话,第一次将核酸检测可靠性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当时,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唯一依据,但由于核酸检测较高的“假阴性率”,大量疑似病人无法得到及时收治。

午饭后,张医生(中)在CT室查看上午拍的片子。

其实,她发现这一问题的时间还要更早。

去年年底,中南医院陆续收治不少发热病人,张笑春的工作内容是看片子写报告。她发现每十个发热病人当中,就有七八个存在肺部感染,患者CT表现多种多样,有毛玻璃影,也有实变影。

午饭后,张医生正在CT室工作。

一开始,仅少数几家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张笑春本来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资料。直到中南医院组织专家撰写诊疗规范,张笑春执笔影像学部分,这才接触到部分患者的核酸检测数据。她惊讶地发现,很多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和CT对不上。

1月中旬,核酸检测权下放到医院,有了更多可追踪的样本。张笑春详细统计患者做CT的情况,再逐一对照他们的核酸检测结果,佐证了自己此前的判断——核酸检测存在大量“假阴性”。

02患者的绝望,让她“振臂一呼”

张笑春想象过挑战权威可能带来的后果,“但是父母亲,还有成百上千像他们一样的患者激发了我的勇气”。

大年初二晚上,母亲在通话中支支吾吾地说,“我有点不舒服,你问问医生我是不是神经出了问题”。张笑春说,母亲描述全身一阵阵发紧,像是寒战的表现。她急忙给医院急救中心夏剑主任打电话,夏主任听完,告诉她很可能是新冠肺炎。

2月14日,中南医院放射科办公室,张笑春医生从1月14日便睡在了办公室。午饭后,张医生(中)在CT室查看上午拍的片子。

第二天,张笑春安排母亲做了CT,发现双肺各有一条窄窄的实变影。父亲没有任何症状,在她的强烈建议下也查了CT,双肺感染情况更严重。然而,两位老人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得不到确诊,他们只能居家隔离。

“我父亲是怎么隔离的?他不停地从卧室走进走出,口罩一眼没看见就扯到下巴去了。我当时就说不行,咱还是得住院。”张笑春说,医生家属尚且如此,普通百姓怎么隔离,怎么防护?可想而知。

直到陪父母看病的时候,张笑春才知道床位有多。所有定点医院人满为患,即便核酸阳性的确诊患者,也很难及时入院,核酸阴性的患者更是求医无门。

这天晚上,张笑春一夜无眠。排队就诊时,病友手中的CT片和脸上的绝望刺痛了她——她一眼就看到了熟悉的肺改变,患者能否确诊却未可知。“人命关天,我决定振臂一呼”。

03问题抛出来,还要提出建议

2月初,武汉已连续征用五批发热定点医院,“两山”也在加紧建设中,但仍无法满足急速增长的住院需求。一旦采取CT作为诊断标准,病人就会进一步暴增,严重超出现有医疗资源的负荷。

张笑春医生从1月14日便睡在了办公室,连续十几天的加班和焦虑,她大量掉发。

她马上想到了征用酒店、学校等,改建成临时隔离点,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开辟出尽可能多的床位。这是“非典”时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可以立即复制到新冠肺炎防治。

怎样把建议传递上去?张笑春说,她没有时间做太多考虑,直接选择了微信朋友圈这个“笨办法”。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条信息迅速引发关注,许多医生朋友纷纷发声表示支持。

张医生在CT室看患者的片子。

2月5日,国家卫健委印发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规定将CT影像作为临床诊断标准(仅限于湖北省)。与此同时,武汉迅速建起一批“方舱医院”,用以收治确诊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

中南医院放射科办公室,张笑春医生从1月14日便睡在了办公室。

2月14日,中南医院放射科,张笑春医生和同事讨论制订详细的CT诊断新冠肺炎方案。

来源:长江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