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3日星期二

财经人士:A股的三点共识和两点分歧

大陆A股经历了6月到8月份的股灾后,市场成交量一直在萎缩,一般来讲股价在下跌过程中缩量是正常现象。但是一段时间以来,A股跌也缩量,涨也缩量,令不解。有大陆财经评论人士认为目前来看,A股极端缩量至少体现了市场的三点共识和两点分歧。

据《华夏时报》10月12日报导,大陆财经评论人士汤亚平一直跟踪此轮A股量价关系出现的新问题。他认为持续缩量就是大家共识觉得市场机会还没到来,自然都开始观望,不愿意进场。共识一旦达成,就不容易改变。目前来看,极端缩量至少体现三点共识。

第一,A股杠杆牛已经结束。

今年5月28日,、深圳两市日成交量为2.36万亿,然后急剧萎缩到9月30日的3712亿人民币,两市单日成交额最大减少1.9888万亿人民币,只剩下高峰期成交额的一个零头。自6月中旬以来的下跌,沪深两市市值蒸发已经超过30万亿人民币。沪指下跌超过40%。融资、融券余额从6月融资余额高峰时2.27万亿人民币下降到9月29日收盘两市两融余额的9210亿人民币,减少60%。杠杆已经基本消除。

第二,存量博弈成常态。

目前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增量资金推动的上涨行情已不存在,但存量博弈的波动行情会延续。考察量能变化,离不开换手率分析。历史上A股市场在较为冷清的年分换手率都要超过200%。按今年上半年的活跃交投,年换手率要超过300%,而全球主要市场的换手率大多不超过100%。虽然目前A股市场虽然量能萎缩,但换手率还没到历史上极端底部低迷的时候。

第三,缩量不是缺钱而是缺乏信心。

有投资者认为,将缩量归结于缺钱,这只是表象,是信心问题。信心缺乏一方面是趋势使然,目前30、60、120日周期量能绝对摆在空头跌势面前。另一方面,市场信心需要很长时间自我修复。造成投资者股灾“后遗症”无疑是去杠杆。对股市去杠杆引发暴跌踩踏事件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阵痛”。

汤亚平同时表示,市场目前还对A股存在两点分歧。

第一,3000点附近是否磨底成功。

沪指中期调整,最大特点是缩量。第一个平台的地量在4500亿人民币至3500多亿人民币之间,对应点位在3700附近;第二个平台的地量2500亿人民币至1500亿人民币,十一长假前极端地量在1500亿人民币左右,对应点位在3000点附近。十一长假后沪深两市量能有所回升,沪市连续两个交易日成交额逾2500亿人民币,已经接近上一次沪市创下2651亿的地量,时间是2015年2月25日。

主张磨底接近尾声者认为,这种交投十分低迷、量能极端萎缩,使市场情绪落入底谷时,往往预示着一个新的起点。持反对意见者认为,从6月大盘完成筑顶回调的过程中,市场资金一直处于净流出状态。整个9月份,沪指几乎都在3000点至3200点箱体运行。3100点中轴至3200点箱体上沿有巨量套牢盘,以目前的量能是不可能向上突破箱体。不排除A股再下一个台阶,创出第三个平台,成交金额会出现在1000亿人民币至1500亿人民币之间,对应点位2500点至2700点。

第二,后杠杆时代靠什么上涨?

一种意见认为,杠杆牛结束,而改革之牛、转型之牛犹存。未来的市场将不会再是杠杆牛,而是回归基本面、回归价值投资的因素。好股票要涨,高估的股票会亏。

持不同意见则认为,3000点附近已经横盘了26个交易日,底部不可能在这样一个大平台上出现,即使是底部也要踩上一脚才启动。悲观者更认为,牛市已不复存在,A股已进入熊市。在中国经济放缓预期、即将启动加息背景下,未来只有超跌反弹,不具备反转条件。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刘毅

本文标签:,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