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0日星期五

哇!看完你就可以当FBI探员了 5分钟搞定对方(2) 他喜欢还是不喜欢

第6节:赞成还是反对:他喜欢还是不喜欢(1)


第2章赞成还是反对:他喜欢还是不喜欢


在这世上只有一件事比没有喜恶还要糟糕,那就是一个人有所喜恶,却没有勇气表达。——托尼·兰德尔(Tony Randall)


你曾经有过无法确定对方正在想什么的经历吗?


有过你认识的人有过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但是她没有告诉你她的感受吧?


当你跟合伙人研究一种新策略时,他很少参与 讨论,他在想什么呢?


本章将告诉你,在类似的场合,即使某个人没有只言片语,你也可以快速地大略了解他的心思。


技术1虚幻图像


当你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然后把这张纸撕掉,你注意到发生了什么吗?通常,在下一页纸上你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句话。因为即使你撕掉了那张纸,但写字时留下的痕迹仍在。这跟我们的技术有些类似,因为我们的各种经历使一些事物在头脑中留下了印象,从而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解释:


你还记得科学 家巴甫洛夫(Pavlov)的研究经验吗?简单地说,每当他走进房间,跟他相处的狗便会分泌唾液。因为这些狗根据经验,只要巴甫洛夫出现,就意味着要有美食了,即使没有食物,他们还是会把巴甫洛夫和食物联系在一起。这个例子被称作是条件反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在割草时,那种青草的味道可能会让你回忆起童年的生活;如果你以前跟某个人有过一次不愉快的经历,那么,当你以后遇到任何跟他/她同名的人,你都会对这个人产生反感。回忆是一种寄托。寄托代表的是某种关联,也是一种感觉或情绪状态与某种刺激(如一个图像﹑一种声音﹑一个名字以及一种味道)之间的纽带。


第7节:赞成还是反对:他喜欢还是不喜欢(2)


当把现实情景和一种虚幻刺激联系在一起时,一个人的真实感受通常是因为这种刺激而产生的。


1982年,格兰德·卡恩(Gerald Corn)做过一个经典研究,他把一种笔的颜色和欢快的音乐配对,另一种颜色和悲伤的音乐配对(这两种笔的颜色,分别是蓝色和灰棕色。在实验里,这两种颜色的位置几乎相同)。卡恩把参与实验的人分成了几组,当展示给他们蓝笔和灰棕色笔时,同时播放着欢快的音乐(摇滚乐)或悲伤的音乐(古典印度曲)。


在实验的最后阶段,参与实验的人被告知可以保留一支笔作为礼物。45人中有35个人选择 了跟自己喜欢的音乐配对的笔。


1985年,波兰华沙大学鲁维奇(Lewicki)教授也做了一个研究,同样解释了这种条件反射现象。在研究期间,学生们要通过一个研究人员的面试,并被问及姓名和“出生序列”。当参与者询问“出生序列”的意思时,研究人员会斥责他/她的无知,或是给予中性回答。


下一步,学生们会被安排到另一个房间,并手持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两个研究人员都有空。”这个房间里有两个研究人员,而其中一个跟面试人员长得很像。令人惊奇的是,被责怪过的参与者中,有80%的人选择了另一个研究人员;而得到中性回答的参与者中,有45%的人选择了跟面试人员相似的研究人员。


在这个技术里,我们应用了相同的心理学原理。把人与一个中性刺激物放在特定的场景里,然后观察他靠近刺激物时的情绪变化。如果他被刺激物所吸引,说明他之前对这种刺激物就有好印象。相反,如果他表现出明显的厌恶,那就可以说明这种刺激物曾经给过他不愉快的经历。假如,你是一位处理争端的调解员。经过长时间的协调,你无法理解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在此期间,桌子上放着几支蓝色笔。此后,你让双方在几分钟内分别填写几份不同的文件。每填完一份,双方都要把笔归还。每次要填写文件的时候,你都提供黑色笔和蓝色笔,让他们选择(这期间,排除了个人喜好的可能性)。


假设双方对两种笔的喜好都是均等的,始终选择黑色笔的一方可能把先前讨论中的消极情绪和蓝色笔联系到了一起。然而,一直选择蓝色笔的一方可能把协商中的良好情绪和蓝色笔联系起来。这个心理学策略可以应用到各种配对组合中,它可以让你相对容易地探寻到一个人的喜好。


第8节:赞成还是反对:他喜欢还是不喜欢(3)


一个人正在听你的报告,而且你们的椅子都是蓝色的。之后,他被带到另一个房间,这里有一张圆桌和4把椅子:两把蓝色的椅子和两把灰色的椅子。如果他感觉你的报告不错,他更可能会选择蓝色的椅子。在进行的场景中,只要一个人被场景中的刺激物所吸引,我们就假设他的感觉是积极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对先前的中性刺激物表现出反感,那么,我们就假设他对这种刺激物有不好的印象。


在我们讲解其他技术之前,来看一下能表现出一个人真实想法的几个可依赖性标志。


标志1:第一印象


心理学家和著名测谎专家保罗·埃克曼(Paul Ekman)博士指出: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就可以窥探到一个人的真实感受,因为面部表情是内心活动的真实写照。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可谓是瞬息万变,他总是快速地进行调整,下意识地掩饰自己的情绪。当然,你无需使用录像机记录下这个过程。


虽然你可能无法探寻到对方的真实情绪,但一个新表情的出现却能说明他在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不管他现在是什么表情,如果这个表情跟上一个表情之间隔了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猜到这个表情很可能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埃克曼指出:人们能够变化表情,也可能在情绪来临之前已经有所意识,但是,细微表情总是会最先出现,大部分人却往往忽视了它们。


标志2:无意识泄露


代词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泄露某人的真实想法和感受。“陈述分析”这个系统 就能检测一系列代词(比如“我”和“我们”)的使用情况。例如,对于绑架案、强奸案和其他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一般不会称自己和犯罪分子为“我们”。


相反,在陈述案件的过程中,受害人提到自己的时候通常会用到人称代词“我”,而提到犯罪分子时通常会用到“他”或“她”。人称代词“我们”让人在心理上感觉比较亲近,在犯罪过程中是不太可能出现的。你的朋友跟你谈论和她男朋友的外出经历。在她的陈述中,几乎每一句都有“我们”:“我们10点到了俱乐部……然后我们喝酒……在那里我们遇到了他的朋友……”突然,她的话语 改变成:“他带我回家。”通过这句不太亲密的叙述,你立刻就可以想到你的朋友和她男朋友之间可能发生了某种争执。因为,“我们开车回家”、“我们回家了”、“我们离开了”一类的陈述才是更和谐 的结尾。许多情况都可以应用心理学去判断。例如,当一个人很自信,对自己的陈述有把握时,他更可能用到人称代词“我”、“我们”。当我们没有很大把握时,我们会不知不觉地避免在谈话中提及自己,并避免把我们的陈述和自己联系到一起。当你问老板对你的新想法意下如何时,如果她说“我喜欢”,那就可能她对你的新想法是非常满意的。而如果她说“还不错”或是“你做得很好”,她在回答中没有提到自己,那就表明她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你的想法。重要的是,我们要判断谈话中每一个信号的含义,避免管中窥豹,根据几个单独的信号就下结论。


第9节:赞成还是反对:他喜欢还是不喜欢(4)


笔迹学(字体分析)主要是根据人称代词“我”出现的频率来判断作家的真实感情。如果“我”出现的频率小于其他词,那么,我们基本可以猜测这位作家是下意识地把自己跟这些语言分开。此外,如果在作品中很少出现人称代词,那就有一种可能,作家自身就很矛盾,他对于自己的写作不是很肯定。


技术2一个人就是一面镜子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就是世界的一个缩影。如果在他眼里整个世界是堕落的,那么,即使是无意识的,他在某种程度上会以为自己也是堕落的。如果他觉得劳动人民是诚实的,那他可能觉得自己也是如此。用我们平时说的一个词“彼此彼此”就能得到很好的诠释。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如果某个人无来由地认为你在做某种事情,这时请自问一下:“他为什么会这么多疑呢?”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它称之为“投射效应”。这就能解释为什么骗子高手总是率先跳出来指责别人是骗子。如果有人不断地质问你的动机和行为,那你就要对这个人提高警惕了。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某个人非常多疑,总是指责他的女朋友在某些事情上欺骗了他,而结果却是他对这些事情有所隐瞒而感到心虚。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如果你问一个人是否诚实,他可能会说谎。然而,如果你问他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诚实的,这种对他没有利害关系的问题 ,他总是能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这样我们就可以窥探一个人的心灵动机吗?不完全正确吧。


透明度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你要确定他并不知晓你真正想知道的东西。因此,我们要用间接的方法,让他在没有任何察觉的情况下,来诱导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数学里,这种可递性是这样描述的:如果a=b,b=c,那么a=c。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的婚姻生活是否幸福,直接询问是不明智的,而且这样你也无法确定答案的准确性。


因此,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捕捉他的真实感受,而不用担心他有所隐瞒或是不按常规出牌。如果你想问一个问题,你就跟他提及这个问题的衍生问题,这时,你就可以在他无意识的状态下知道他真正的想法。如果你真正想问的问题是:“你们的婚姻生活幸福吗?”第1个跟它相关的问题就是:婚姻幸福的人通常对自己的配偶怀有感激之心。由此衍生的第2个问题就是:一个对他妻子有所感激的人一般不会利用他的妻子。然后你就可以这样问:“你觉得利用自己的配偶是婚姻中的一部分吗?


第10节:赞成还是反对:他喜欢还是不喜欢(5)


如果他回答:“是的。”那他的婚姻生活很有可能是不够幸福的。当他利用妻子的时候,他会联想到妻子也会利用他,或是两人都是如此。当然,选取适合的相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虽然这里没有不容变更的规则——没有万无一失,但是这样做确实可能对你有利。有些关联问题是具有导向性的,而其他问题是人所共知的。我们来看另一个例子:一个辩护想知道一个陪审员是否支持死刑。如果他不方便直接问,或是担心就算问了也得不到正确的答案,他就用了一个相关的事实:通常,支持死刑的人都反对枪支管制。如果他觉得这样问仍然会被察觉,他可以进一步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你认为枪支制造商应该对枪支滥用负一定的责任吗?在这里,他将支持枪支管制的人与反对枪支管理的人进行了比较,然后相信枪支制造商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这个技术能让你更深一层地了解到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将其与本部分中的另一个技术相结合时,你就可以知道他正在想什么了。


我们的身体在很大程度上会屈从于不健康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会让人产生错觉。例如,一个有趣的实验显示出了各种不同的东西作用在人体上对人体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双臂交叉放在胸前,另一个人往下拉他的手臂,他会努力抵抗。但是,如果另一个人在他手上放一小份不健康的东西,比如白糖,他的胳膊会自动松懈下来,刚才的那种抵抗的力气已经完全消失了。


技术3语言技巧


语言的表达通常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所听到内容的判断。一个好的推销员不会直接跟顾客说“签合同”,而是会让顾客“认可上面的内容”。当一个人委婉地跟你说话时,你就要谨慎了,因为这个讲话者可能是把带有攻击性和烦扰性的话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


比如说,跟“一场战争”比起来,人们在听到“一场军事行动”时可能会感觉舒服一些,即使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我们宁可听到“附属损失”,而不是“平民财产和生命意外受到损害”,比起“死亡 者”,“伤亡者”这种说法更容易让人忍受。此外,“友谊之火”跟“我们射伤了自己的战友”比起来,更能让人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很注意语言的表达:我们把厕所称作洗手间等一些文雅的名词。当我们的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我们告诉保险公司发生了一件小事,而不用“碰撞”这个词语。当然,让一位职员“离开”,或是让他“休养”,都比“解雇”让人好受些。如果一个人告诉你一个消息,你可能不喜欢,不能接受或是不相信,即使有些时候是无意识的。你的表达方法可以体现出你是否关心他的感受。那么,现实中的应用又是什么样的呢?特里萨(Theresa)的主管看完她的方案后说:“你的想法很有趣”,“发人深省”或是“写得不错”。然后再没有任何评价,那么,特里萨就能猜测出他不喜欢这个方案。当然,排除其他因素,一个人的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予以考虑的。然而,如果你结合本部分的一两个技术,你将进一步看清整个局势。通常,一个人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除非他是难以启齿。我们来看另一个场景:弗雷德(Fred)的新女朋友说,她顺便拜访了某个人,而这个人以前跟她的关系“不错”。如果她说她们是老交情了,弗雷德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当她用委婉的说法时,弗雷德就会对她的去向有所怀疑 ,也有可能她隐藏着更大的秘密。技术4肯定指示


在第1章,我们提到否定指示(记得吃口香糖和酒鬼的例子吗?),我们利用否定指示可以判断出某个人在做什么。在这里,我们要运用肯定提示了解一个人对某种事情是否有好感。到一家新的事务所面试两次后,瑞安(Ryan)想知道这家公司对他是否感兴趣。因此,他就说:“你们公司积极致力于公益事业,而不把它当成一种负担,我非常乐意为这种公司效力。”这样,赖安就可以根据回复得出答案了。


如果事务所的人给你详尽地介绍了他们对于公益事业所作出的努力,并自豪地说自己也出了一份力,那么,极有可能这个公司对赖安感兴趣。但是,如果对方并没有回答或是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回答,那就可能这个公司对瑞安并不感兴趣:他认为自己是在浪费时间。要想应用这个技术,指示要具有主观性,这样才能让人有所选择——对这个指示感兴趣或是忽视它。


http://www.bannedbook.org/ Email订阅禁闻来源:



本文标签:, , , , ,




——了解法轮功真相,三退保平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