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5日星期四

非洲科学家给蝙蝠喊冤(多图)

世上有500多种植物依靠蝙蝠来传播花粉。韦巴拉博士说:“要是你穿棉质衣服,要是你会喝咖啡、喝茶,要是你会吃玉米类食品,或者林林总总的农产品,那你的日常生活都跟蝙蝠有关。”蝙蝠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着多种关键服务,好像是传播花粉、播种和灭虫。从食品业到化妆品业,从家具业到药剂业,都需要蝙蝠的劳力付出。

图片版权GETTY IMAGES/BBCImage caption蝙蝠其实可以很纯真。

一谈到蝙蝠,伊洛洛·谭石(Iroro Tanshi)马上说:“牠们都是杰作!”

来自尼日利亚的谭石目前在德州理工大学(Texas Tech University)修读博士学位。她是众多要为蝙蝠出头的科学家之一。最近,因为蝙蝠被怀疑与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有关,声誉进一步受损。

、印尼等地已分别传出蝙蝠遭遇大规模屠杀的消息,让世界各地的保育人士震惊不已。

谭石与另一位同样来自家,解释为何把武汉归咎于蝙蝠可能会让真凶“逍遥法外”的理由。

蝙蝠为什么受到指责?

伊洛洛·谭石认为,大众的错误认知造成了对蝙蝠的恐惧,而其夜行习性又让观察蝙蝠变得困难。

谭石解释称,造成武汉肺炎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二”(SARS-CoV2)与此前在野生马蹄蝠(菊头蝠)身上发现的另一种病毒,有96%相似。

这让所有蝙蝠都背上了嫌疑。然而,牠们也有科学上的“不在场证据”。

谭石说:“近期的研究显示,SARS-CoV2病毒是在大约40至70年前,从马蹄蝠身上找到的那种病毒分裂出来。这进一步证明蝙蝠也许并未直接把SARS-CoV2传染给。”

肯尼亚马赛马拉大学(Maasai Mara University)野生生物学高级讲师保罗·韦巴拉博士(Dr Paul W Webala)认同谭石的观点。“从科学来说,蝙蝠与人类有很大距离。因此要是SARS-CoV2真的来自蝙蝠,它将需要某种中介宿主来帮忙传播。”

换言之,要是蝙蝠是的源头,那种病毒还不是最终传到人类身上的版本。穿山甲现在被怀疑是那中介宿主。

到底该怪罪谁?

韦巴拉博士出身于肯尼亚乡郊地区。当地人会把家中有蝙蝠的人都当成是巫师,以为他们是在养蝙蝠招财。

谭石和她的团队非常同情蝙蝠的遭遇。他们认为造成眼前这场疫病大流行的是人类本身。

韦巴拉博士说,人类活动为这场病毒大流行创造了完美的条件。“(人类)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以及这样所造成的栖息地流失和溃败,以至于人类运输、储存和买卖野生动物等,创造出让此前从未有交集的物种之间,发生病原体溢出的理想条件。”

谭石说:“一些线索显示,栖息地受破坏,将增加人畜共患疾病爆发(zoonotic outbreaks)的风险——那是本来存在于动物身上的疾病跳到人类身上,继而爆发。”

保育人士指出,把蝙蝠杀掉不会保障人类免受冠状病毒感染,相反,大规模屠杀与驱逐蝙蝠只会让事态恶化。

倒挂而睡不代表蝙蝠特别邪恶,反而显示牠们适应能力特强:完全不会与其他物种争夺休息空间,且随时准备好飞行。

韦巴拉博士说:“在超过1.4万种蝙蝠品种中,约70%为食虫动物,也就是说牠们只吃昆虫等节肢动物”,“许多蝙蝠赖以为生的飞行或夜行昆虫是人类致病病原体的载体”,换言之,这些昆虫带有能让人病倒的病菌病毒,例如登革热(骨痛热)和疟疾。

因此,针对蝙蝠采取清剿行动,可能导致更多疫病爆发。

蝙蝠对人类有何好处?

世上有500多种植物依靠蝙蝠来传播花粉。

韦巴拉博士说:“要是你穿棉质衣服,要是你会喝咖啡、喝茶,要是你会吃玉米类食品,或者林林总总的农产品,那你的日常生活都跟蝙蝠有关。”

蝙蝠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着多种关键服务,好像是传播花粉、播种和灭虫。从食品业到化妆品业,从家具业到药剂业,都需要蝙蝠的劳力付出。

没有蝙蝠,印尼就别指望榴莲丰收,马达加斯加的“招牌”猴面包树(猢狲木)将会消失,澳大利亚坚果(夏威夷果)也会面临失收。

韦巴拉博士说:“蝙蝠传播种子数量是雀鸟的两倍多,让热带雨林区内的关键基因流动得以继续,碎片化的森林有望重新生长起来。”

一些研究指出,单是在美国,蝙蝠透过减少使用农药和降低作物受损,为农夫节省了每年数以十亿美元计开支与损失。

蝙蝠还有哪些过人之处?

蝙蝠是唯一能飞的哺乳类动物。

谭石说:“蝙蝠是一种出奇成功的物种,除了南极洲,哪里都有。作为一位蝙蝠研究者,我(为了研究蝙蝠)探索过许多洞穴、森林、深山与草原。”

她说,蝙蝠真得很极致。

“手指成为了翅膀,依靠回声导航与清晰视力来占据夜空。如果哺乳类动物如何生存是一种艺术,那么蝙蝠就事一件杰作!”

韦巴拉博士也有同感。对于如何保育蝙蝠,他有些较务实的想法。

“我们才刚开始认识到,蝙蝠可能拥有一套超凡的免疫系统,尤其具备抵抗病原体和疾病。这杰出的适应力……也许能带来新的疗法,用以提升人类的能力。”

来源:BBC中文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