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星期一

贸易战冲击中国GDP?学者:不!债务数字才是关键

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在彭博撰文指出,现在分析师都急着美中爆发全面战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冲击,这牵涉到评估美国对中国的课税金额多寡,会影响到中国成长数据多寡,目前的预估范围从中国GDP将减少0.1至0.2个百分点,到最高达2个百分点。

佩蒂斯表示,这种方式也许适合评估其他面临外部危机时的冲击,但要评估中国,却完全不适合。事实上,中国GDP成长率将不受美国影响,无论情况多麽严重,因为中国将会竭尽所能符合成长目标。这并不意味了高关税不会损及中国经济,中国的痛苦将以债务快速增加的形式取代。换言之,贸易战的冲击越严重,中国必须增加更多债务来达到成长目标。

文章指出,要了解其中原因,就得搞清楚GDP成长做为产出系统和投入系统的差异。在大部分国家,GDP是衡量经济产出的方法,在每个期间(如1季)结束後,政府统计人员计算经济在一些标济的经济限制(standard economic constraints)下该季的表现,并测量经济活动的变化,再将经济的总量公布,看看是扩张或萎缩。

但中国并不是那麽做。中国政府早在每年开年之初就设定被认为可达到社会和政治目的(包括维持低失业率)的成长目标。这个成长目标的政治本质改变了标准的经济限制,鼓励产生额外的经济活动就成为必要之举,加上私营和房地产部门的经济活动,就能达成这个成长目标。

文章说,中国要让这套系统运作,有2个重要的独特因素。首先是,直到目前为止,中国地方政府并未受限於硬性的预算限制,他们能投入几乎无限量的非生产性经济活动,不受无偿债能力的担忧所约束。

其次是,中国地方政府控制体系创造出的大部分信用额度,因为这类贷款获得直接或间接担保,当银行业所融资的计画无法偿债时,他们无须打销坏帐。这允许银行业扩大更多新贷款,给需要达到成长目标的地方政府。

如果每个期间打销的债务金额,低於这个期间所扩大的非经济贷款额度,GDP就会成长,无论基本的经济能否自行产生足够的活动。只要中国仍有举债能力,政府也愿意使用这个能力,中国就能达到所想要的GDP成长率目标。因此,GDP数字也许能告知中国所想达到的社会和政治优先项目,在评估中国实际经济表现上却是很糟糕的方法,甚至无法说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来源:自由时报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