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0日星期六

大陆财富征伐运动上演 楼市疯狂只是前奏

大陆疯狂愈演愈烈。大陆官媒日前发文称楼市疯狂只是资本“脱实向虚”的前奏;将“脱实向虚”定性为一场由保险资本、地产资本、金融机构发起的财富征伐,普通民众和中小企业被裹挟其中,潜伏资产泡沫化、产业空心化及贫富分化加剧等五大危机。

表示,高层已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狙击战刚刚打响,后续或有更重磅的反制措施。文章释放金融领域将有大动作信号。

9月9日,中共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网旗下微信公号“侠客岛”及新华网转发公众号“智谷趋势”的文章《【解局】警惕!资本“脱实向虚”,楼市疯狂可能只是前奏?》。

文章说,2015年如果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惊心动魄的股灾,那么2016年,眼下正在上演排山倒海般的“脱实向虚”财富征伐运动。

文章表示,“脱实向虚”,是谈论现状回避不了的字眼。资本因逐利而冒险,因疯狂而失序。值得警惕的是,现在的“脱实向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钱流入楼市股市被称为典型的“脱实向虚”,但现在,即使流入楼市的钱,也不干房地产的事,而是去炒作资本市场。流向金融领域的钱,不做主业,而是倾向于短期炒作。

两个史无前例的数据表明“脱实向虚”很严重

文章列举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直线下滑与个人房贷大爆发这两个史无前例的数据,说明“脱实向虚”问题的严重性。

一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坠崖式下滑”,是今年中国经济最令人措手不及的一个变动。原本保持在两位数增速的固定资产投资,今年1-7月竟滑落至2.1%,相当少见。

文章分析,增速近乎停滞仅是表象,背后涌动的现实是,民间不敢再像以往那样花大把钱用于实业投资了。民企撑起的绝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半边天,长此以往,实体经济恐怕有失血之虞。

二是7月央行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新增贷款达4,575亿元。居民主要用于买房的新增中长期贷款(绝大部分为房贷)居然覆盖了几乎全部新增贷款。而过去五年每年的新增贷款中,房贷占比均低于40%,企业贷款才是大头。

文章警告,企业借钱投资的动力消失殆尽,而居民借贷买房的热情无比高涨;房价的雪球越滚越大,泡沫的表面越撑越薄,而实体产业则在寒冬中日渐萎缩,一冷一热,经济运行的失衡昭然若揭。

新财富征伐运动:冲锋者、突击者、后援队、跟随者

文章将眼下的“脱实向虚”定性为一场财富征伐运动;涉及面极广,从工薪阶层到深藏不露的资本机构,都参与其中,扮演角色各异。总体而言,在这场“脱实向虚”的行军大队中,基本上有四类角色:

其一、冲锋者:保险资本。

文章以宝能对发起的挑战,福德生命人寿举牌浦发银行,阳光人寿入股中青旅,安邦围猎金融街等为例,认为险资频频举牌的背后,是万能险的泛滥、短贷长投的赌博,是实业遭冷落、金融资产价格加倍膨胀的异常。

之所以说险资是这场“脱实向虚”运动的急先锋,不仅因为险资下手早(2014年就已经开始局部行动,以宝万之争为标志性事件,2015年下半年开始开启密集攻势),斩获多,而且险资的冒险性格和激进策略堪称这场“脱实向虚”运动的最佳写照。

其二、突击者:地产资本

文章分析,某种程度上,冲在“脱实向虚”最前线的队伍分为两路,左翼是以宝能为代表的、财大气粗野心不小的险资,右翼是以恒大代表的地产资本。

随着一线城市土地供应量锐减和三四线城市出现惊人库存,拿地建房恐不再是房地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在资本运作中坐等市值放大才是眼下让房企趋之若鹜的最大诱惑。当下地产企业的共识是:“买地不如买公司”。8月份恒大入股万科和今年房地产并购案烽烟四起,皆与此有关。

不唯恒大,融创上半年有超过一半的项目储备通过并购获得,绿地将2016年定位“并购之年”、中海大手笔并购中信,这些迹象在在显示,大陆房地产企业已经进入了“资产管理”时代。

文章表示,地产资本的注意力从原本主营业务逐渐转移,近两年热衷于炒地皮、搞并购,无疑对愈演愈烈的“脱实向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三、后援军:金融机构

险资和大型房企在“脱实向虚”运动中充当先锋,他们之所以敢斗胆采取激进策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部分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的资金补给。在宝能围猎万科、恒大“买买买”和各地地王频现的身后,都不难看到高杠杆的存在以及银行、信托、私募等机构的加持。他们是后援军。

对金融机构来说,把钱投向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等同于低回报率和高风险,相反,与险资、地产资本合谋,先知先觉地参与到“脱实向虚”财富征伐运动中获取高回报率,是现实考量之举。

文章认为,后援军不属于高调角色,但任何一场战斗,没有他们便无法开打,因此,后援军的角色不可小觑。

其四、跟随者:普通民众和中小企业

这场“脱实向虚”运动,可以看到前后两大方阵,第一层方阵由险资、房企、以及一些金融机构构成,提前行动,猛烈进攻。

由于信息获取后知后觉,加上资金有限、集体行动成本大,单打独斗的普通民众和中小企业只能位居这场“脱实向虚”运动的第二方阵。

文章表示,填满他们内心的,与其说是获取财富的欲望,不如说是在财富漩涡中被抛弃的恐惧。

“脱实向虚”潜伏五大危机

眼下,有很多人在买房,房地产商的销售业绩蹭蹭蹭往上涨,在政府的助力下去库存可谓立竿见影。不过,诡异的是,当房地产企业把以前建好的房子卖出去后,却不愿意再继续加大投资开发了。

2016年,国内的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停留在个位数,而销售额增速则基本不低于40%。如此巨大的剪刀差,释放的信息再明显不过:房地产企业不差钱,但再去投资房地产却十分吝啬!那么多出来的钱,要流向哪里?

文章警告, “脱实向虚”财富征伐运动轰轰烈烈,然而,潜伏的危机不可小觑。目前来看,对“脱实向虚”危险性的警告,主要分为“五论”:

1.资产价格泡沫论

大量的资金脱实向虚,进入虚拟经济,就会把资产价格炒起来,从而形成未来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来看,已经脱离了绝大部分普通人的承受能力。“脱实向虚”运动只会进一步吹胀资产价格泡沫,泡沫越膨胀,距离破灭的时刻就越近。

2.产业空心化论

“脱实向虚”对金融产业不一定是好事,对实业却一定是坏事。当人才、舆论和资金都转向资本炒作的时候,实业的萎靡是无可避免的后果。这会导致产业空心化,带来资本市场的泡沫。

3.贫富分化论(中等收入陷阱论)

在一二线城市,未来的贫富阶层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有房阶层”和“无房阶层”,房价,成为不同阶层之间跨不过的天堑。“脱实向虚”的结果,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社会分化。这种“脱实向虚”的趋势不仅不利于绕过“中等收入陷阱”,反而会增加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4.阻碍“供给侧改革”论

“供给侧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把资金、人才和需求引导至新兴产业、符合消费升级的新领域。“脱实向虚”更深层次的危险性在于,它会导致实体产业的“供给侧”无人愿意改革,无资源用以改革,最后会导致“供给侧改革”沦为镜中花水中月。

5.“系统性危机”论

现在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最怕的不是区域性危机,而是系统性危机;一旦系统性危机爆发,则其走向往往超过掌控范围。现在的“脱实向虚”,如果任由其像病毒一般渗透进各个角落,不仅会抽空实业的信心和资源,而且会像美国次贷危机一样产生全局性影响。

在美国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之前,在日本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之前,都曾上演过“脱实向虚”的大戏,但无一例外,财富的烟花散尽之后,迎来的是沉重的打击。

文章警告,任由“脱实向虚”的野马乱奔,结局可能一发不可收,金融危机可谓殷鉴不远。而眼下,中国经济就站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上。

狙击战打响 后续或有更重磅的反制措施

“脱实向虚”问题,已是中国无法回避的一道坎。决策层显然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手段频出,正面狙击。

7月份的中央局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要“抑制资产泡沫”,剑指资本炒作,其意味不言而喻。最近两个月,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管理层纷纷公开表态,要遏制资本“脱实向虚”的倾向。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险资充当急先锋的角色已经引起上层注意。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8月份保监会全面收紧万能险在市场的流通(万能险可是宝能和恒大在资本市场上有恃无恐的一大利器),多家金融机构已暂停中短期万能险品种的销售,且额度大幅收紧。保监会大刀一落,砍掉了“脱实向虚”运动领头羊的重要输血管道。

最近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撂下一句狠话:“这几年,少数公司进入保险业后,在经营中漠视行业规矩、无视金融规律、规避保险监管,将保险作为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以高风险方式做大业务规模,实现资产迅速膨胀,完全偏离保险保障的主业,蜕变成人皆侧目的‘暴发户’、‘野蛮人’”。

7月份,银监会召开会议,警告要“重点严查热衷当通道、做过桥、加链条,资金‘脱实向虚’的行为。”看来,金融机构这个后援军也引起了高层的注意,并采取了适当的措施。

文章最后表示,从最近两个月官媒的预警来看,狙击战才刚刚开始,更重磅的反制措施还在后头。

住建部谈楼市调控 透露中央层面信号

《经济参考报》援引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今年9月到明年上半年,楼市总体将出现短期调整,深度调整城市更加集中。

9月6日,中共住建部官网发布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的实施方案,透露中央层面信号。其中,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被置于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一环。

方案强调,完善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建立常态化房地产市场监测机制;实施住宅用地分类供应管理;完善和落实差别化税收、信贷政策;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对建筑、房地产等企业和人员的监管……。据称,该方案将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分三个阶段完成。

官媒警告:金融风险或在2017年集中爆发

据新浪财经9月7日报导,除了疯狂的地王、房价和政府的调控,还有一个重要的楼市变量被忽视,即“房抵贷”产品。而这颗潜伏的地雷,正在默默地给楼市输送著杠杆。

9月7日,中共官媒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报导称,资产泡沫在堆积,而银行涉及房地产行业的贷款还在快速增长。从已披露的上市银行的中报数据来看,房贷业务几乎已成为各家银行贷款业务的绝对主力。除了表外贷款,银行表外资金还有相当一部分流入了房地产企业。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新增了5,500亿元。

报导引述业内人士表示,上半年市场的火爆掩盖了部分市场风险。但房价“泡沫”风险与高企的个人按揭杠杆风险正逐步累积,楼市一旦调整,可能带来不小的金融风险。如不及时化解,预计此类风险有可能在2017年集中爆发,一些一二线城市可能也难以幸免。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孙芸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