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8日星期六

美媒:中国最大的秘辛

【大纪元2012年02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贵远编译报导)《国际先驱论坛报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近日报导,认识王立军的人和中国媒体形容他举止迷人、戴着软呢帽、亲自操刀尸检、打击犯罪不遗余力。如果王立军是小说家创作出的人物,那么这名作家可能会被批评情节构思太拙劣,但王立军却是个货真价实的前重庆市公安局局长。

而且,最近在重庆市发生的一连串事件比任何小说都更加离奇。

据中国媒体报导,52岁的王立军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是重庆市的打黑英雄。作为警察局长,他领导了打击盘踞多年的当地黑社会的活动,被捧为中国最著名的警察。他于2月6日逃到离重庆不远的成都市的美国领事馆,显然是寻求庇护(未经美国证实,但这个说法在中国广泛流传),从而掀起了一场政治风暴,其冲击势头现在仅仅是个开始。

接班卡位战 换界前内斗

从去年秋天开始,现在中国的局势已经高度紧张,今年是1949年共产革命以来,中共第四代高层领导人的换界期。美国智库布鲁金斯研究中心(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国政治专家李成称之为"动荡"时期。

美国博客麦当劳( Mark McDonald)在其部落格写道,王逃往美国领事馆,许多人认为是这场政治斗争的部分,人们猜测它是否标志着野心勃勃的太子党市委书记薄熙来夺权的黑幕将被揭发。

直到二月初,王还是薄熙来手下的最高警察头目,事件最终摊牌,虽然没有人知道详情,但没有人会怀疑事实真相可能极其复杂。

中国的博客被震惊得目瞪口呆,新浪的微博已有近2万相关帖子。彭博商业新闻报导,王后来走出领事馆,由中国国安部副部长邱进陪同飞往北京。

王在引起全国轰动之前就是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中共喉舌《人民日报》网站在2009发表了一篇"王立军:冷面阎王"的文章,其中形容他既有"学者"的特征,又有"冷血"的一面。

现在,BBC的猜测,王之谜甚至可能比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更吸引人们的眼球,习被视为中共党魁胡锦涛的继承人。

"打黑英雄"?

中国媒体报导王来自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家庭,1978年参军,1984年成为辽宁省的一名警察,是薄熙来的早期班底。

王立军在重庆进行的打黑行动打垮了原司法局局长文强,他因犯受贿罪、强奸和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罪行被处决。与王合作撰写一本打黑的书的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黄济人声称,至今数百名嫌犯仍被 关押在非官方的市内各处"秘密黑牢"中。

在王立军案爆发前,原本还计划根据打黑的过程拍摄一部电影及一出连续剧。黄将这部电影描述成中国版的"教父"(The Godfather)。此外,王还是中国好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具体指导打黑作品创作。

黄先生说,用王立军的原话讲就是:"这场打黑运动不过是个开始,我们还没深入到真正的浑水里呢。"而至于所谓的"浑水"指的是谁,黄济人说:"我不 知道,"但同时他又隐晦地表示,在中国,有一些经济集团势力雄厚,而这些大多都是由高官子弟操控的。

《国际先驱论坛报 》指出,王的铁腕执法和薄熙来的政治人脉结合,使重庆变成了中国一个复兴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和粗暴执法的城市,但两人有效但脆弱的联盟可能开始摇摇欲坠。

主角行踪成迷

当薄熙到重庆时,他将王调到重庆。据中国博客上流传的无法核实的说法,来自北京的中纪委调查人员抵达重庆后,薄王两人反目成仇,至于调查什么,目前还不清楚。

在王逃离重庆后的第二天,薄熙来被拍到在昆明市附近的湖边欣赏海鸥盘旋,微博上流传一条消息说,因为他父亲曾指挥过当地的一支部队所在地,他到当地有展示实力的意味,该消息无法得到证实,它是微博流传的众多消息之一。

有关王的故事正在中国的微博上疯传。一张帖子声称王患有严重的忧郁症,并出示了军队医院的一份文件作证。另一张帖子声称,王在重庆严密监视下打扮成一个 老妇人逃出了家。

现在,王显然已消失在中国巨大的国家安全机构中,近期不太可能接受采访。

《国际先驱论坛报 》记者联系黄济人,询问关于打黑著作的情况。黄说:"现在不会出版了,"他听起来很紧张,"我们见面再谈,好吗?"然后突然挂了电话。

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的一名重庆警察,他说:"我们是专业的警察,失去一个领导者不会有什么影响,虽然它可能对一些普通百姓有影响。"

他说:"王先生没有离开重庆。"显然是想淡化这个丑闻。

(责任编辑:毕儒宗)

请关注大纪元的广告商家,向朋友推荐大纪元,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网址: http://epochtimes.com/gb/12/2/18/n3516251.htm美媒-中国最大的秘辛  美东时间: 2012-02-17 22:41:43 PM 【万年历】


法轮功 from 大纪元 - 大陆新闻




ifttt puts the internet to work for you. via task 40768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