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2日星期六

中印对峙剑拔弩张 不丹终表态 中媒抛出开战言论

中印边境发生对峙,双方官兵甚至爆发肢体上的冲突。(视频截图)

印度外长斯瓦拉吉星期四在议会上院表示,如果中印双方都从目前存在高度争议的边界地带撤军,印度将愿意与中国进行谈判。而中共则坚称,印度必须首先从前不久越界进驻的地带撤军,它才会与印度对话,否则中方将做好与印度开战。香港“开放”杂志总编金钟表示,中共传统共外交政策“远交近攻”,反应一塌糊涂。不丹宣称,中共洞郎地区修路,违反了两国间2012年达成的一项书面协议。

据美联社7月20日发自印度的报道,印度政府星期四表示,如果中印双方都同意从目前存在高度争议的边界地带撤离军队,印度将愿意与中国进行有关谈判。

中共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星期四的一个例行记者会上重申了中国的立场,即:“印度非法越界的边防人员撤回到边界线的印度一侧,是中印双方开展任何有意义对话的前提和基础。”他说,印度边防人员非法越界进入了中国境内。

美联社的报道说,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Ajit Doval)于7月27-28日在北京参加金砖国家的一个安全论坛期间,预计将与中方讨论目前两国之间的边界对峙。

自由亚洲报道,不丹称,中共在两国边界有争议地带建设,是直接违反了两国间2012年达成的一项书面协议。而曾在1962年与中国在喜马拉雅边界地区打过一场边界战的印度则支持不丹的这一立场。

而印度外长斯瓦拉吉还强调,2012年的书面协议规定,任何有关印度、中共和不丹三方边界交界一带的问题,都应该由有有关三国一起决定。

她补充说,中共近来一直在三国交界处修建道路和从事其它各种活动,这次他们干脆推出了推土机和挖掘机。他们的意图是建设一条直达三国边界交界处的道路,他们试图单方面这个三国边界交界地带的现状。

大陆官媒环球时报周五(21日)发表社评,表示印度需要抛弃在洞朗地区长期对峙的幻想,中共是不会同意“双撤军”的,并强调印度必须单方面无条件撤军,否则中方将做好准备与印度开战。

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Julie Bishop)本周到访新德里时敦促印度和中国和平解决争端。毕晓普说:“我们不希望看到可能带来误解和误判的局势升级。”

国务院也表示:“我们相信双方可以合作提出更好的和平方案。”

7月20日,《印度时报》援引印度政府某高层官员的话透露,印度政府将展开一项新的浩大工程,完善印度边境地区所有哨所的自来水设施,为边境士兵提供良好的饮用水环境,中印边境的所有哨所,当然也包括在这个项目的配置名单中。

海外舆论称,印度的这番举措无非是想要展示,印度当局在中印边界之争中进行“持久战”的决心。

《印度快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导,中共外交部上周举行过一次闭门吹风会,向多国驻华外交官通报目前洞朗地区局势以及中方的主张。部分二十国国家的外交官是被单独通报的。不过,印度驻华以及不丹在新德里的官员只能从他们的外交界朋友那里获知相关消息。一位参与吹风会的外交官转述,中方在会上表示“印军进入中国领土同时也改变了地区现状”。

方天赐

中印双方其实不想打仗

台湾清华大学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赐表示,虽然现在中方表明,若果印方不撤兵,中方随时会出兵攻打,双方关系看似紧张,但其实双方是不想打仗的,因为打杖对两国来说亦没有好处,大家现在只是摆出1个高姿态,意图迫使对方让步而已。

方天赐说:万一打下去,双方的关系就会恶化,对中国来说习近平还有十九大,还有一带一路要处理,所以我觉得他会比较紧慎;对印度来说,现在好不容易印度进行了经济改革,万一现在跟中国发生冲突的话,必会影响外国对其投资的信心。

他表示,其实两国都是想解决问题的,只是现在两国关系紧张,双方找不到1个下台阶而已。

金钟:中共传统共外交政策远交近攻,一塌糊涂

香港“开放”杂志总编金钟先生接受美国之音提问时说,时报说“我们(美国)与印度靠近,对中国固然制衡,但不是与中国为敌”。我认为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政策几十年来都不成功,用传统的远交近攻(打印度和越南),国际上的反应一塌糊涂。62年的中印之战,大部分的国际社会,七八十个国家都支持印度,打越南的时候全世界几乎是一边倒的同情越南。因为中国这个国家太大了,处理与邻国的关系尤其要慎重。

1962年中印战争,印度王牌军第七旅

金钟表示,我觉得对中印边界的近况和冲突,我们一定要了解历史背景,就是中印边界问题已经积累了长达100年,边界又长达2000公里。1962年还因为边界问题打了一仗。现在由于1962留下的问题,尤其在印度军方和民间对中国的怀疑和不信任一直没有解决。中国专家承认,印度对中国的怀疑是“根深蒂固”的,用了这四个字,可不简单。边界问题不解决的话——我们也看不到解决的前景——这涉及到10多万平方公里的争议。这是什么概念?3个台湾那么大呢。所以边界冲突的解读,不要忽略这个深远的、积重难返的历史背景。

阿波罗网林亿报道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报道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